|
|
安徽步瑞科新型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是一家研发、生产、销售坡改平护坡砖,坡改平护坡砌块,坡改平生态护坡砖的厂家! | XML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 |
|
铺设坡改平护坡砖是保证护坡工程稳定性和耐久性的关键环节,需注意以下细节,涵盖前期准备、铺设过程、后期处理等全流程:
一、前期准备:确保坡面基础达标
坡面清理与修整
彻底清除坡面杂草、浮土、碎石、树根等杂物,避免铺设后因杂物腐烂或松动导致砖体沉降。
检查坡面平整度,坡度偏差需控制在设计要求内(如 ±5°),若坡面凹凸不平,需用细土或砂石回填找平,或采用机械压实(压实度≥90%),防止后期坡面变形带动砖体移位。
对松软土质边坡,需增设基础层(如铺设 10-15cm 厚碎石垫层或 5-8cm 厚 C15 素混凝土垫层),增强坡面承载力;岩质边坡则需清理松动岩块,必要时做锚杆固定。
材料与工具准备
提前检查护坡砖外观质量(参考前文 “质量判断标准”),剔除缺角、变形、强度不足的产品,确保同批次砖尺寸一致(误差≤2mm),避免铺设时缝隙不均。
准备辅助材料:填充用砂土 / 碎石(粒径≤5mm,含泥量≤3%)、用于固定的水泥砂浆(仅局部必要时使用)、卷尺、水平仪、橡胶锤(避免敲碎砖体)、划线绳(保证铺设整齐)。

二、铺设过程:严格控制精度与顺序
放线定位
按设计图纸弹出边界线、水平线和坡度控制线,确保每块砖的铺设位置符合角度要求(底面角度与坡面角度匹配)。
坡顶、坡脚处需预留 5-10cm 余量,用于后期处理(如压顶、趾墙施工),避免砖体直接暴露在边缘。
铺设顺序与衔接
必须自下而上逐行铺设,每行砖需与上一行错缝(类似砌墙),增强整体稳定性,避免形成通缝导致水流渗入冲刷。
相邻砖体应紧密贴合,缝隙控制在 2-5mm 内,过大需用细砂填充,过小易因热胀冷缩挤压变形。
用水平仪检查每块砖的顶面是否水平(坡改平核心要求),若倾斜需调整底部垫层厚度,确保砖内土壤处于水平稳定状态。
阻滑齿与固定处理
铺设时确保阻滑齿完全嵌入坡面土壤或垫层中,若坡面较硬,可预先在对应位置凿浅槽,增强咬合力度。
对于坡度较陡(>25°)或地质不稳定的边坡,每间隔 3-5 行砖需用钢筋(直径 8-10mm)横向连接,钢筋两端嵌入坡体深处(≥30cm),防止整体下滑。
三、填充与加固:增强整体性和功能性
中空部分填充
铺设完成后,及时向砖体中空区域填充种植土(混合 30% 腐殖质更佳),填充高度与砖顶面平齐,避免后期沉降。
若用于生态护坡,可在土中混合草籽或灌木种子,填充后轻踩压实,确保土壤与砖体紧密结合。
缝隙填充与密封
用级配砂石(粒径 2-5mm)填充砖体间的缝隙,填充后浇水振捣,使砂石密实,形成 “联锁” 结构,增强整体抗冲刷能力。
对于临近水体的边坡(如河道),缝隙需用水泥砂浆勾缝(宽度≤3mm),防止水流直接冲刷坡体土壤。
坡顶与坡脚处理
坡顶处设置压顶(如 C20 混凝土压顶,宽度≥30cm),覆盖砖体边缘并嵌入坡体 50cm 以上,防止雨水顺坡顶渗入砖体下方。
坡脚处浇筑趾墙(高度≥50cm,埋深≥30cm),或采用浆砌石挡墙,将最底部一行砖体固定在趾墙上,阻止整体下滑。

四、后期养护与检查:保障长期稳定性
初期养护
铺设完成后 1 周内,避免重型机械碾压或人员频繁踩踏,若遇暴雨需覆盖塑料布,防止雨水冲刷未稳固的填充土和砖体。
若种植了植被,需定期浇水(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),直至植被成活(约 2-3 周)。
定期检查与修复
首次雨后检查:重点查看是否有砖体松动、缝隙砂石流失、填充土沉降等问题,及时补填或调整。
长期维护(每 3-6 个月):清理砖体表面杂物,检查阻滑齿是否完好,对破损砖体进行更换(更换时需连带周边 2-3 块砖重新铺设,确保衔接紧密)。
寒冷地区冬季前检查:清除砖面积水,防止冻胀导致砖体开裂;春季解冻后检查是否有冻融破坏,及时修复。
五、特殊场景注意事项
河道护坡:需在常水位以下区域选用抗腐蚀性更强的砖体(如添加阻锈剂的混凝土砖),且缝隙必须勾缝密封,防止水流淘刷。
陡坡(>30°):除常规固定外,需每 2-3m 设置一道横向混凝土肋条(宽 20cm,厚 10cm),将砖体与肋条连接,分散下滑力。
生态景观区:填充土可混合保水剂(用量 1-2kg/m³),提升植被成活率,同时避免使用水泥砂浆勾缝,保留自然渗水通道。
通过把控以上细节,可确保坡改平护坡砖铺设后形成稳定、抗冲刷、易维护的防护结构,既发挥其 “坡改平” 的设计优势,又延长工程使用寿命。